2026年国考公共基础知识:二十四节气
资讯来源:展鹏教育
责任编辑:马小萄
发布时间:2025-04-01 18:07:36
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,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重要考点。以下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详细内容,包括每个节气的名称、时间、特点以及相关考点,帮助你更好地备考2026年国考公共基础知识部分。

二十四节气概述
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,每个节气大约15天。它们反映了季节变化、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,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

以下是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名称和大致时间:

1.立春:2月4日左右

特点:标志着春天的开始,天气逐渐变暖。

农谚:立春一年端,种地早盘算。

2.雨水:2月19日左右

特点:降水开始增多,气温逐渐升高。

农谚:雨水落了雨,阴阴沉沉到谷雨。

3.惊蛰:3月5日左右

特点:春雷始鸣,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。

农谚:惊蛰闻雷,谷米贱如泥。

4.春分:3月20日左右

特点:昼夜平分,春意正浓。

农谚:春分有雨是丰年。

5.清明:4月5日左右

特点:天气晴朗,草木繁茂,是祭祖和踏青的好时节。

农谚: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。

6.谷雨:4月20日左右

特点:降水增多,有利于谷物生长。

农谚:谷雨前后,种瓜点豆。

7.立夏:5月5日左右

特点:标志着夏季的开始,气温显著升高。

农谚:立夏见夏,立夏种稻。

8.小满:5月21日左右

特点: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,但尚未成熟。

农谚:小满不满,干断田坎。

9.芒种:6月6日左右

特点: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,夏种开始。

农谚:芒种忙,麦上场。

10.夏至:6月21日左右

特点:白昼最长,夜晚最短,天气炎热。

农谚:夏至不热,五谷不结。

11.小暑:7月7日左右

特点:天气开始炎热,但尚未达到最热。

农谚:小暑过,一日热三分。

12.大暑:7月23日左右

特点: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需注意防暑降温。

农谚:大暑热不透,大热在秋后。

13.立秋:8月7日左右

特点:标志着秋季的开始,天气逐渐凉爽。

农谚:立秋之日凉风至。

14.处暑:8月23日左右

特点:暑气逐渐消退,天气转凉。

农谚:处暑不出头,割谷喂老牛。

15.白露:9月7日左右

特点:气温下降,露水增多。

农谚:白露白茫茫,无被不上床。

16.秋分:9月23日左右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
  免费直播
复试概述综合面试复试英语
  关注我们
扫码下载APP 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备考信息
扫码添加学习顾问 1V1报考指导领取学习干货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