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6年考研科目主要包括初试科目和复试科目,以下是详细介绍:
初试科目
公共课:
思想政治理论:所有学术学位类考生必考,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,满分100分。
外国语:主要为英语,部分专业也可选择考俄语、日语、法语、德语等其他语种,侧重考查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,满分100分。
业务课一:
数学:部分专业需考数学,数学分为数学一、数学二和数学三。数一包括高等数学(56%)、线性代数(22%)、概率统计(22%);数二包括高等数学(78%)、线性代数(22%),不考概率统计;数三包括高等数学(56%)、线性代数(22%)、概率统计(22%),满分150分。
专业基础:若考生专业方向不考数学,则需考专业基础课,如教育学、历史学等基础性学科内容,满分150分。
业务课二:即专业课,不同专业的考试内容和难度有所不同,如经济学、法律硕士、计算机科学等,考生需针对所报名的专业,系统复习专业课程内容,满分150分。
特殊说明:部分专业如会计硕士、工商管理硕士、旅游管理硕士等管理类专业的初试科目为管理类综合能力(200分)和外国语(100分),总分为300分。
复试科目
英语口语和听力:考生需进行英语口语和听力测试,常见形式为面试或小组讨论,考生需具备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。
专业课:复试阶段的专业课考试将更为深入和细化,考查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。考生需提前了解目标院校的复试大纲,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复习。
综合面试: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、科研能力、学术背景和职业规划等。考生需准备个人简历、研究计划等相关材料,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。
考试科目变化趋势
部分专业增加数学考试: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公共管理学专业,自2026年起将原自命题科目“619公共管理学、820公共管理研究方法”调整为“303数学(三)”;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哲学专业(逻辑学方向)也将原自命题科目“701马克思主义哲学”调整为“303数学(三)”。
专业课统考趋势加强:多所高校如南京邮电大学、吉林大学等的计算机相关专业,自2026年起专业课由自命题改为统考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