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究研究生录取未报到:迷失的考研初心与不可避免的连锁反应
责任编辑:马小萄
发布时间:2024-08-06 17:33:55

近年来,考研“上岸”难度逐年攀升

研究生“录而不读”现象却频频发生

2019年,苏州大学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时办理入学手续而被自动放弃入学资格2022年,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示该校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
这些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为何又选择放弃学业呢?部分原因在于生活困难、突发疾病和家庭变故等不可抗力因素。然而,更多的原因在于考研目的的异化。许多学生将考研视为就业的一种备选方案,一旦找到理想工作或对录取院校和专业不满,便轻易放弃读研机会。这种做法既浪费了招生资源,也影响社会公平,同时损害了学生个人信用和学校声誉。

 “录而不读”现象背后暴露出部分高校研究生招生政策和机制的不完善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关键是要科学灵活地调整招生计划和补录机制。例如,当有人放弃入学资格时,可以按照综合成绩顺延录取,直至招满符合条件的人数。此外,高校还需通过更细致的审核、面试等方式来评估考生的适应性,降低录取后放弃入学的风险,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。

      作为大学生,在决定是否考研和读研时,应充分认识到学业与事业之间的联系,不被短视的目光所局限。来之不易的读研机会应倍加珍惜,做出明智的决策。同时,我们也期待研究生录取成为一场双方都满意的“双向奔赴”,“录而不读”的现象能够越来越少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
  免费直播
复试概述综合面试复试英语
  关注我们
扫码下载APP 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备考信息
扫码添加学习顾问 1V1报考指导领取学习干货资料